网上科普有关“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该植被的分布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 ,夏季高温潮湿,冬季降水较少 。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森林类型,林木个体高大 ,森林外貌四季常绿,林冠整齐一致。
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木兰科等是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也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和特征种。
在森林群落组成上 ,更趋于向南分布的水热条件越好,树种组成越是以栲属和石栎属为主;在偏湿的生境条件下,樟科中厚壳桂属的种类更为丰富 。常绿阔叶林树木叶片多革质、表面有光泽,叶片排列方向垂直于阳光 ,故又有照叶林之称。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半球,夏季高温湿润降水丰富,通常季风越强 ,降水则越集中 。冬季无严寒,降水少,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南部无冬 ,春夏多雨 。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
气候类型有哪些: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湿润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 ,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季严寒,夏季酷热 ,年温差大。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冷,夏短而凉。
极地冰原气候:全年严寒 。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林英)
以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为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植被类型之一。又称“照叶林” 。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纬度(南北纬度22°~34°)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的中国长江流域 、台湾 ,以及朝鲜、日本列岛的南部;非洲的东南沿海和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与马德拉群岛;北美洲的东南端和墨西哥;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 、玻利维亚、巴西的一部分;大洋洲东岸以及新西兰的北岛等地。其中以中国长江流域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面积也最广(见图)。
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属于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 。在北半球,夏季高温湿润降水丰富 ,通常季风越强,降水则越集中。冬季无严寒,降水少 ,但有时出现霜雪。东部四季较为明显 。南部无冬,春夏多雨。西部干湿季明显,夏秋多雨 ,冬春干暖。年平均气温16~18℃(22℃),最冷月平均气温3~8℃(13℃),绝对最低气温在0℃以下,年积温(≥10℃)4500℃(最低可达4000℃)~7500℃(最高可达8000℃) ,无霜期210~350天 。年降水量在800~2000毫米,但分配不均,主要在4~9月;冬季降水虽少 ,但无明显的干旱。由于夏季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
树种组成
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植物的叶片以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 ,椭圆形,渐尖,单叶占80%以上 ,多革质,叶表光泽,无毛茸被蜡层 ,叶片排列方向与太阳光线垂直;树冠上层叶片比下层具有旱生构造 。树种组成主要以樟科、壳斗科 、山茶科、厚皮香科、木兰科的常绿乔木为典型代表,种类相当丰富,而且常常有着明显的建群种或共建种,群落外貌终年常绿 ,一般呈暗绿色且闪烁反光。林相整齐,林冠成微波状起伏。群落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一般占70%以上 ,在成熟的群落内则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 。整个群落全年均呈营养生长,特别是夏季更为旺盛,色彩比较一致 ,只有当上层树种的季节性换叶或开花 、结实时才出现嫩绿、褐黄与暗绿相间的杂色外貌。上层壳斗科、樟科 、山茶科及厚皮香科常绿树种的树皮厚而粗糙(厚度约1~3厘米),呈棕色或灰褐色,常有鳞片状、条沟状剥落 ,但也有少数种类的树皮稍薄而光滑。乔木树干挺直,分枝多在6米以上。
中国亚热带东段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示意图
群落的内部结构可明显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发育较好的乔木层可分为2~3亚层,第一亚层高度在16~20米 ,很少超过25米;树冠多相连续,郁闭度在0.7~0.9左右。多为壳斗科的常绿种类,胸径常在20~45厘米之间。灌木层可分为2~3亚层,比较常见的灌木为厚皮香科 、山茶科、樟科、杜鹃花科 、茜草科、乌饭树科、野牡丹科和紫金牛科的常绿灌木 。草本层以常绿的草本为主 ,常见有蘘荷科 、莎草科、禾本科及蕨类等草本植物。在亚洲和非洲西北部的常绿阔叶林中蕨类植物较为丰富。藤本植物以常绿木质的中、小型藤本为主,粗大和扁茎的藤本极少 。在中国中部亚热带南部及南部亚热带还有扁平叶型的裸子植物买麻藤出现,表示其与热带的密切联系。附生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 ,次为有花植物和蕨类。与热带雨林相比,乔木一般均无板状根 、茎花及叶附生等典型现象,仅于中部亚热带南部和南部亚热带的季雨常绿阔叶林中 ,少数乔木树种具有小型板状根及叶附生苔藓植物,时有树蕨出现,但生长不良 。常绿阔叶林中常伴生具有扁平叶型或扁平枝叶的常绿裸子植物 ,这些针叶树生态上与常绿阔叶树很相似,除具有光泽而扁平叶片或扁平线形叶片之外,大部分的针叶树叶片在小枝上排列呈假羽状复叶状 ,并与光线垂直,如紫杉属、榧属、粗榧属 、白豆杉属、杉木属、竹柏属 、油杉属、铁杉属、黄杉属 、红杉属、扁柏属、银杉属 、建柏属等。日本西南部(九洲、四国)及中国山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当地称为暖温带常绿阔叶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以栎属和栲属组成。
非洲的常绿阔叶林以加那利群岛的月桂树林较为典型 ,组成以樟科树木占优势 。北美的常绿阔叶林以佛罗里达半岛为典型,占优势的树种为弗吉尼亚栎、樟叶栎、黑栎 、樟属等。南美洲以智利的瓦尔的维亚以南(约南纬40°)的暖温带常绿雨林,其繁茂程度 ,几乎与热带雨林相似,是由亚南极常绿的假山毛榉所组成,并有大量的针叶树 ,如南雪松、竹柏、南洋杉等。大洋洲东岸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从昆士兰往南至塔斯马尼亚以桉树为最显著,并有榕树 、樟、石栗、南极山毛榉和南极树蕨等。新西兰的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北岛,除有6种南极山毛榉之外 ,并有木犀科 、樟科等树种 。
植被演替
湿润亚热带植被演替包括向上发展(进展演替、顺向发展)和向下发展(逆行演替、逆向发展)两个方面。常绿阔叶林是湿润亚热带地区植被向上发展的顶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亚热带地区相对稳定的最高级植被类型,其生物生产量比较高 ,资源相当丰富,又是湿润亚热带地理景观生态平衡的具体表现 。这种常绿阔叶林一旦遭到人为砍伐或连续破坏之后,就会引起原来的森林生态环境迅速发生变化。在不受人为干预的情况下,砍伐迹地上立即被强阳性的先锋树种所侵入 ,也还能够经过萌生的灌丛与马尾松 、拟赤杨、枫香、山槐 、白栎等阳性树种以及一些萌生常绿树种等形成为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如果不再受人为的干扰,这些过渡阶段的马尾松林,针阔叶混交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就会随着时间的进展,森林环境的改善,可以逐渐恢复为次生的常绿阔叶林 。另一方面就是向下发展 ,原生或次生的常绿阔叶林继续不断遭到破坏或者刀耕火种等人为影响,在亚热带雨量充沛而且降雨相对集中的严重情况下,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以致于土壤瘠薄,便形成为荒山草地植被,甚至变成光山秃岭 ,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连强阳性的马尾松也难于自然演替,人工造林则更困难。
常绿阔叶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及真菌类资源 ,如中国的杉木、黄杉 、松、红豆杉、楠 、樟、檫、檀 、花榈木、栎、竹类等优良用材树种;茶树 、油茶、油桐、漆树 、柑、橘、橙等经济树种;香菇等菌类:金丝猴、断尾猴 、猕猴、云豹、熊猫 、小熊猫、华南虎、金猫 、麋鹿、梅花鹿(南方亚种)、獐 、麂、白鹇等珍贵动物。
参考书目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3 。
关于“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又绿]投稿,不代表绿野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vyeshanzhuang.com/cshi/202504-3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绿野的签约作者“又绿”!
希望本篇文章《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绿野]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常绿阔叶林...